攝影集

長征人

787×1092毫米,31印張 | ISN7-80606-125-8/J-68 | 吉林攝影出版社

所有運動 – 政治的,宗教的,社會的 – 都有其創立的神話和關於他們的開端的故事,隨著時間的推移達到英雄般的歌頌,並被用於激勵和統一追隨者。對於中國共產黨來說,這是長徵的故事。

—哥伦比亚大学

長征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前身 – 中國共產黨紅軍為逃避國民黨軍隊的追繳而進行的軍事撤退。歷時368天,覆蓋9,650公里(約6,000英里)。它始於1934年10月16日在江西,跨過24條河流,18個山脈(5個積雪)和11個省份,然後在中國北部戈壁沙漠邊緣延安(延南,延安)的洞穴中結束。期間,有235個日行和18個夜行。軍隊平均每天有一次沖突,並在重大戰鬥中度過了15天。在開始旅程的近8萬名遊行者中,只有6,000人到達延安。倖存者中幾乎全部是20年後的中國政府高級共產黨官員。

為長征人拍攝肖像是政治,也是給這些倖存者“蓋棺定論”。

前言

 

發生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中國工農紅軍長徵,是震驚中外的偉大事件,是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壯舉。 值此長徵勝利六十週年之際,我們出版了《長徵人》攝影集,以此紀念這場偉大的勝利。

六十年前,中國工農紅軍在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在兩年多的時間裡,粉碎了國民黨幾十萬軍隊的圍追堵截,跨越了人跡罕至的雪山草地,克服了重重艱難 險阻,縱橫十四省,轉戰數萬裡,終於相繼到達陝甘地區會師,勝利完成了戰略大轉移,實現了把黨中央領導全國革命的大本營由長江以南轉移到西北的延安、紅軍主力轉移 到抗日前線陣地的戰略任務。

長徵的勝利是中國革命轉危為安的關鍵,它開創了中國革命的新局面,為中國人民的解放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它對中國革命的歷史進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長徵中紅軍將士所表現出來的革命英雄精神,是人類戰爭史上的奇觀。 他們懷著共產主義必勝的信念和為工農大眾謀解放的崇高理想,面對數倍於己的強大敵人,不怕犧牲,英勇作戰;在危急的時候,把生的希望讓給別人,把死 的威脅留給自己,譜寫了團結戰鬥、可歌可泣的光輝篇章。 他們面對十分惡劣的生存環境,在漫途上闖過了數不清的危關兇隘,跋涉了說不盡的險山惡水,忍受了超越生存極限的飢餓、嚴寒和傷痛,經受住 了無情的生死考驗,終於憑藉著他們超常的意志、勇氣和力量,走出絕境,奔向勝利。

長徵將士是中國人民心中永恆的革命英雄;千古不朽的長徵精神是中國人民寶貴的精神財富,它已成為中華民族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象徵。

時光匆匆流逝,六十年過去了,他們中的許多人已經作古,健在的亦皆是高齡老人。 本攝影集中的一百零九位老紅軍的肖像是攝影師張彥君用近一年的時間,在北京、廣州、武漢、南京、上海等地拍攝的。 有一位老紅軍在這次拍攝後四十二天就辭世了。 這些藝術肖像十分珍貴,極不尋常。 畫面中的每一位老人都有過九死一生的經歷,都是一部活的歷史,在他們的臉上錒刻著奮鬥的歷程、人生的滄桑。 願我們的攝影集能為這些信仰的勝利者,為長徵這段歷史豐碑留下珍貴的紀念。

由於種種條件所限,我們未能為全部健在的老紅軍將士拍照,對此,我們深感遺憾。 儘管《長徵人》攝影集存有這樣的不足,但我們相信它仍然具有代表性,它向世人展示了老紅軍一代人的今日風采。

馬憶湘 Ma Yixiang (14)
王平 Wang Ping (16)
王秉璋 Wang Bingzhang (18)
王宗槐 Wang Zonghuai (20)
王定國 Wang Dingguo (22)
王定烈 Wang Dinglie (24)
王誠漢 Wang Chenghan (26)
王新蘭 Wang Xinlan (28)
尤太忠 You Taizhong (30)
方強 Fang Qiang (32)
鄧六金 Deng Liujin (34)
鄧逸凡 Deng Yifan (36)
孔石泉 Kong Shiquan (38)
孔慶德 Kong Qingde (40)
龍書金 Long Shujin (42)
葉建民 Ye Jianmin (44)
盧仁燦 Lu Rescan (46)
鄺任農 Kuang Rennong (48)
伍修權 Wu Xiuquan (50)
向守志 Xiang Shouzhi (52)
劉堅 Liu Jian (54)
劉英 Liu Ying (56)
劉忠 Liu Zhong (58)
劉公元 Liu Xiyuan (60)
劉華清 Liu Huaqing (62)
劉志堅 Liu Zhijian (64)
劉昌毅 Liu Changyi (66)
陽 震 Yang Zhen (68)
孫毅 Sun Yi (70)
杜平 Du Ping (72)
杜義德 Du Yide (74)
楊成武 Yang Chengwu (76)
楊秀山 Yang Xiushan (78)
楊尚昆 Yang Shangkun (80)
楊國宇 Yang Guoyu (82)
楊樹根 Yang Shugen (84)
蘇靜 Su Jing (86)
蘇宏道 Su Hongdao (88)
李 真 Li Zhen (90)
李耀 Li Yao (92)
李中權 Li Zhongquan (94)
李水清 Li Shuiqing (96)
李德生 Li Desheng (98)
嚴政 Yan Zheng (100)
曠伏兆 Kuang Fuzhao (102)
吳富善 Wu Fushan (104)
何正文 He Zhengwen (106)
何廷一 He Tingyi (108)
邱國光 Qiu Guoguang (110)
汪東興 Wang Dongxing (112)
宋任窮 Song Renqiong (114)
宋承志 Song Chengzhi (116)
宋維滄 Song Weishi (118)
張震 Zhang Zhen (120)
張漢丞 Zhang Hancheng (122)
張廷發 Zhang Tingfa (124)
張賢約 Zhang Xianyue (126)
張宗遜 Zhang Zongxun (128)
張愛萍 Zhang Aiping (130)
張鋰秀 Zhang Zhixiu (132)
陳彬 Chen Bin (134)
陳康 Chen Kang (136)
陳琮英 Chen Congaing (138)
陳錫聯 Chen Xilian (140)
陳鶴橋 Chen Heqiao (142)
林月琴 Lin Yueqin (144)
范子瑜 Fan Ziyu (146)
歐陽毅 Ouyang Yi (148)
歐致富 Ou Zhifu (150)
羅元發 Luo Yuanfa (152)
羅應懷 Luo Yinghuai (154)
周仁傑 Zhou Renjie (156)
周文龍 Zhou Wenlong (158)
週志堅 Zhou Zhijian (160)
鄭維山 Zheng Weishan (162)
胡立教 HuLijiao (164)
胡奇才 Hu Qicai (166)
饒子健 Rao Zijian (168)
饒正錫 Rao Zhengxi (170)
洪學智 Hong Xuezhi (172)
胥光義 Xu Guangyi (174)
賀彪 He Biao (176)
桂紹彬 Gui Shaobin (178)
耿颼 Geng Biao (180)
莫文騅 Mo Wenhua (182)
賈若瑜 Jia Ruoyu (184)
錢益民 Qian Yimin (186)
徐深吉 Xu Shenji (188)
郭林祥 Guo Linxiang (190)
高厚良 Gao Houliang (192)
陶漢章 Tao Hanzhang (194)
蕭克 Xiao Ke (196)
蕭全夫 Xiao Quanfu (198)
黃玉良 Huang Yukun (200)
黃海雲 Huang Haiyun (202)
黃新廷 Huang Xinting (204)
曹裡懷 Cao Lihuai (206)
曹思明 Cao Siming (208)
梁必業 Liang Biye (210)
彭林 Peng Lin (212)
傅崇碧 Fu Chongbi (214)
魯瑞林 Lu Ruilin (216)
曾克林 Zeng Kelin (218)
謝振華 Xie Zhenhua (220)
蔡順禮 Cai Shunli (222)
廖漢生 Liao Hansheng (224)
譚友林 Tan Youlin (226)
蹇先任 Jian Xianren (228)
蹇先佛 Jian Xianfo (230)

拍攝長征人

 

這是一次特別的人像攝影,被拍攝者是中國政壇上有影響的人物,是六十年前中國工農紅軍長徵的參與者。

一九九五年十一月三十日上午十點三十分,我為蕭全夫拍照,從而開始了我這次極不尋常的拍攝工作—— 一位一位地為這些健在的經歷了長徵的 老人拍攝藝術肖像。

這次被拍攝的老紅軍共一百零九位,其中女紅軍有十一位,年紀最大的九十三歲,年紀最小的七十二歲。

這一空前的過程,使我拍到了幾萬張極其珍貴的照片。 為這些老人拍攝肖像是極富挑戰性的事,這對我來說是一種考驗。 拍攝前,我必須透過他們的房間佈置和身邊工作人員的活動,對一個幾乎完全陌生的拍攝對像做出準確的判斷。 我把我的想法告訴他們的秘書,並且徵求他們的意見,因為這些意見往往在拍攝時很重要。 我讓他們身邊的工作人員當模特兒,依照實際拍攝設計姿勢,確定照片的構圖、用光等。 大多數情況下準備時間在五分鐘左右,有的更少些,因此膠片需要在出發前裝好。 拍攝張震時,我們的全部時間只有五分鐘,其中請他簽名就佔用了近二分鐘。

攝影師往往不設想過多,也不會在拍攝之前只是按照設想的畫面做準備,因為到時可能會出現各種意想不到的情況,只能隨機應變。 張愛萍不僅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將軍,也是著名的攝影家。 我在去他家前設計的鏡頭是,讓他手持一架老式德國萊卡相機,拍攝時老人執意不肯,我就改用了隨身帶去的黑布作背景。 雖然當時引起了他家人的不滿,但後來,老人對這張照片卻很滿意。

攝影師的設計和被拍攝者的感覺之間往往存在著差距。 當這些長徵老人把這次拍的照片看作是戎馬一生的總結的時候,更是如此。 所以,我需要及時調整,放棄一些東西。 在拍攝鄺任農時,我選擇了那個堆滿了書的房間,並讓老人坐在沙發上,一幅十分隨意的樣子。 這在藝術創作中本是無可非議的常事,老人卻對這張非正規的人像照片表示不滿,後來我又重新給他拍了一張。 在高厚良家,我用老人前一天過生日時掛在牆上的一塊紅色的絨布作背景,老人很嚴肅地坐在椅子上,在身旁的茶几上還放了一尊毛澤東的瓷像,“ 壽」字在畫面的上方。 老人認為照片拍的很好,只是覺得自己和毛主席「平起平坐」不合適。 所以要求我為他又補拍了一張。

為這些年齡相近和有著幾乎相同經歷的一百多位老人拍攝,在藝術創作上尋求更多的變化,是我在執行此計劃時所遇到的又一個難題。 大海表層的浪花只是華麗,而似平靜的深處的湧動卻是一種不可抗拒的力量,老人們沒有華麗的服飾,也沒有青春的艷美,但在他們內心的深處卻蘊藏著一 種非凡的力量。 這正是我所尋求的。 凝重的基調,靜中求動,動中求變,也正是這種力量的藝術再現。 為了表現出他們不同尋常的閱歷和對信仰的堅定,有時我在拍攝中不得不去做一些冒險性的嘗試。 拍攝吳富善,他非常熱情,送給我們每人一本他親筆簽名的自傳,他笑容滿面,準備拍照。 可是,這不是我所需要的。 後來我選擇了一個擺滿了書的書架作背景,並使它在畫面中佔據了大部分。 我讓他坐在書架的下面只是不停地抽煙。 不一會兒,奇蹟發生了,隨著快門的啟合,拍攝完成了 —— 這是一位曾經指揮千軍萬馬的身經百戰的老將軍形象。 許多熟悉他的人看了這張照片後說:照片中的他比他還象。

為了確保色彩的飽和以及顆粒的細膩,我這次拍攝全部用了低速膠卷,在現場光條件下使用大型相機拍攝。 在為孫毅拍照時,因為受到光照強度的限制,我使用瑪米亞RB67相機,180毫米、f4.5人像鏡頭,柯達VHC100專業負片,f4.5、1秒。 我讓他在拍攝時盡力保持狀態,讓照片拍得更有深度。 拍攝陳錫聯時,我使用瑪米亞RB67相機,90毫米、f3.5人像鏡頭,柯達VHC100專業底片,f3.5、1/2秒,一隻60瓦的燈泡作主光,自然光作輔助光。 上面是毛澤東的畫像和題詞,佔了一半的畫面,他端坐在下面的椅子上,似無表情。 橘黃色調進一步強化了這張照片的凝重感和歷史感。

老人們對待這次拍攝是極為嚴肅和認真的。 在整個過程中,他們問我最多的是:在什麼地方照,穿什麼衣服好,坐著好還是站著好,要不要戴上軍功章。 聽他們身邊的工作人員說,有的人在前一天就把拍照時要穿的衣服和軍功章準備好了;有的人早晨又把前一天晚上親手別好的軍功章卸下,待我“ 同意」後再重新別好;還有的人本來在前一天就已經準備好了軍功章,在我面前卻又不好意思戴了。

在別軍功章的時候,我感覺到他們的心情是複雜的,有的還流下了眼淚。 他們穿著四十年前受銜時的軍服拍照時,表現出一副特別神聖的樣子,充滿了自豪。 他們的軍服都很新,有的是在珍藏了幾十年後第一次穿。

在拍攝中,我也有一些前人所未有的珍貴收穫。 一九九六年七月十四日,在我為蕭克拍攝時,恰逢老人的八十九歲華誕,蹇先任也來為老人祝壽。 我在這次拍到了一組極為難得的照片,其中有蕭克和夫人蹇先佛的合影,有蹇先任、蹇先佛姐妹的合影,還有這三位長徵老人的合影。 據說,當年美國的著名新聞記者史諾一直想採訪蕭克夫婦和蹇先任、蹇先佛姊妹,但卻未果。

一九九六年二月十一日,從已經拍攝的五十一幅照片中選了二十四幅放大成90×120厘米,由北京空運到廣州進行展示,在場的老紅軍和攝影界的同行們對 這些照片是一致認可的。 北京的蕭克和南京的向守志也專程去了。 在蕭克下榻的廣州鳴泉居我見到了喬石,還為他們兩人拍了合照。

一九九六年六月二十七日,在人民大會堂,我們將在北京拍攝的八十三位老人的照片,全部精心放大成80×100厘米的照片,送給了他們。 這天,老人們還興致勃勃地拍了一張合照。

老人們對我這次為他們所拍的照片看法不同,有的覺得自己在照片中的「個兒」太小,有的認為自己還是笑著好,還有的感到坐著好。 大多數老人認為孫毅那張「大頭像」和張廷發那張笑著的「頭像」好。 楊秀山說他的那張黑背景的側面半身像才是真正的藝術照。

許多老人看到自己的照片後打電話給我,想多放大幾張送給他們的鄉親、老戰友和身邊的工作人員留念。

一些還沒被拍攝的長徵老人在得知這一消息後,表示也想拍一張。

 

張彥君
一九九六年八月二十日於北京

後記

 

《長徵人》攝影集從策劃開始到編輯出版花了一年半時間。 攝影集所收錄的一百零九幅肖像作品,是從攝影師張彥君在長徵將士的居所或臨時住地拍攝的數萬張照片中精選出來的。

本攝影集中長徵人的排列以姓氏筆畫為序。 他們的簡歷有八十九位以《中國人民解放軍將帥名錄》(解放軍出版社,一九八七年七月第一版)為依據,有一位由中共中央組織部老幹部局提供,有一位由《 人民日報》新聞資訊中心提供,有十八位由其本人或他們的秘書提供。 本攝影集部分老紅軍的軍階是建國後軍隊第一次實行軍階制時所授的軍階。

在拍攝過程中,我們得到了老紅軍的熱情支持和密切配合以及他們的秘書的大力協助。 文仲夫、連旭、林庭松、張國琦、黃浪華、蕭裕聲、張學傑、張發敏、範同順、李向平、王科元、汪建國、陳靈生、梁雨、盛成厚等給予了大力的支持。

紀念長徵勝利六十週年活動組織委員會、伊士曼柯達公司、永順泰發展有限公司和中山市第一中學;楊金蘭、王亮、阮瑜珍、楊寧德、周世瑜、黃智昆、楊逸清、黃桐、甘艷嫦 、巫金就、趙志飄、黃炎文、鍾少妹、遊英明、範妙玲、黃啟鍶和胡國華等對拍攝給予了很大幫助。

和平圖書有限公司以及沈文玉、劉玉仙、董海敏、司徒綺雲在本攝影集的編輯設計上給予了大力支持。

中華版權代理總公司以及高凌瀚、程秀芳對本攝影集的出版給予了大力的幫助。

安華(省澳)地產投資有限公司、深圳中華商務聯合印刷有限公司、中山市人民政府、廣東中山工業電力局、廣東美的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怡山實業有限公司以及柳達、曹子西、徐文澤、 方德華等對本攝影集的印刷給予了很大幫助。

在此,我們謹向以上單位和個人表示感謝。

我們出版這本攝影集,儘管做了努力,並經多方徵求意見和反覆核實訂正,但仍有可能錯漏,在此懇切地希望得到讀者的批評指正。

 

一九九六年八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