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幅面電影圖集

穿越 – 巴西・愛之詩

規格: 55×40 釐米
紙張: UlrtaSmooth Fine Art Paper, couché 250 g/m2
類型: 原稿圖像
頁數: 38
出版商: 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總社
ISBN 978-7-5613-5931-0

巴西聯邦共和國的國名源於巴西紅木。是拉丁美洲最大的國家,人口數(1.67億)居世界第五。國土位於中南美洲與大西洋之間,面積(8,547,403.5平方公里)為世界第五大,僅次於俄羅斯、加拿大、美國和中國,與烏拉圭、阿根廷、巴拉圭、玻利維亞、秘魯、哥倫比亞、委內瑞拉、圭亞那、蘇里南、法屬圭亞那接壤。得益於豐厚的自然資源和充足的勞動力,巴西的國內生產總值位居南美洲第一,世界第十,為南美洲國家聯盟的成員國。由於歷史上曾為葡萄牙的殖民地,巴西的官方語言為葡萄牙語。

十五世紀,在歐洲傳聞黑貝拉・依瓜貝河區域有大量黃金,且顯露於表。這個傳聞使葡萄牙王室發動了一次大規模的南大西洋遠征。艦隊在蚌・阿布里溝島發現了一個有二百人的印第安人城鎮。船長馬基姆・阿豐索將其名為嘎納內亞。從發現開始,人們就試圖認識他、征服他,並佔有他的財富。在經歷了黃金和木材招致的掠奪與紛爭之後,由水調控,最終形成以聖保羅、里約熱內盧和薩爾瓦多為代表的沿海“移民城鎮”。

巴西最初的拓荒者和早期文明的塑造者是耶穌會教士。他們於1549年抵達巴西,傳教足跡遍及整個巴西。耶穌會教士盡最大努力使原住民印第安人皈依天主教,葡萄牙殖民巴西後,更獲得葡萄牙王室的恩賜並擁有捐款、學院、大農場和學校。由於耶穌會的勢力過大,政府於1759年將其逐出巴西。 1888年,巴西最終廢除了奴隸制後,勞動力不足成為咖啡業發展的突出問題,直接引發了外國移民的高潮。巴西曆史學家以1808年劃界,在此後到達巴西的外國人包括葡萄牙人均被視為外國移民。 1808年,658名中國茶農從澳門和廣州來到里約熱內盧。 1818年,1682名瑞士移民移居里約熱內盧州的新弗里堡。 1824 年首批德國移民到巴西。 1875年意大利移民到巴西南部定居。 1908年第一批日本移民從桑多斯港登岸。隨後,西班牙、法國、荷蘭、土耳其、波蘭、匈牙利、捷克、俄羅斯、敘蘭亞、黎巴嫩、沙地亞拉伯、朝鮮、阿根廷、巴拉圭、烏拉圭、波利維亞、秘魯、智利、東非、非洲、安哥拉、毛森畢等70多個國家的移民也從四面八方湧來巴西。

大批移民的湧入給巴西社會注入了新鮮血液,給經濟帶來了強勁的動力,也對其文化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巴西的每一片土地都被各國移民分據,“種族紛爭”持續至今。巴西的文化幾乎全部由移民舶來,聞名於世的巴西足球是英國後裔查爾斯·米勒引入的,桑巴舞來自非洲西海岸的黑奴的“恩比格達斯”,巴西烤肉是由西班牙的卡斯地亞人演繹出來的…… 血統的日益複雜,使這些舶來文化“融合”成了鮮明的巴西“本土文化”。隨著宗族特徵逐漸淡化,以及對宗族文化的莫名懷戀,演繹出魂斷悠長的艷情文化。

張揚本族文化的原始動力是為了爭取利益。開始是暴力的,毫無顧忌的,一切為了佔有。當各種力量趨於平衡時,規則便誕生了。巴西的法律由咖啡紛爭產生,為了絕對利益,內容不斷修訂,甚至不惜自相矛盾。今天,咖啡大王已經變成雕像,巴西的法律已經演繹成是世界上最複雜的體系,一種更適於新權的遊戲規則也已很難撼動。文化征戰的形式變得更高級,影響更深刻。今天的巴西是一個獨一無二、個性鮮明、無可替代、名符其實的“種族熔爐”。

在人與自然的抗爭、人與動物的較量,以及人與人的爭鬥中,全部的意義僅僅是為了生存,為了留下來。他們頑強地堅守著這片以生命和鮮血為代價征服的領地,他們也日復一日地辛勤地維護和建設著它,畢竟這片浩瀚無垠的區域有著太多意味深長的未知,明日無盡的財富召喚著他們的堅韌的耐性和不可動搖的信心。他們可以唱著憂傷懷念的歌謠,但卻絕不會影響他們對現在和未來已擁有的和將擁有的一切財富的捍衛和獲取。

《巴西·愛之詩》是“文化的魅力”之巴西篇, 該片以張彥君在南美洲的影像旅行為主線,以探秘移民文化為主體,從種族文化融合的角度探討巴西的社會現實,描述文化的力量。還第一次向世人展示泛單古、咖啡、森巴、足球等對巴西影響最深刻的文化,以及南美洲艷麗的自然景觀。影片的第一部分以表現“慶典”為主題。巴西“慶典”的功能是製造“集體沸騰”,盛行各地,寄生於某一種族的聚居地,形式是傳統展示。影像透過“繁榮本域”展示了以“壯大族群實力”為目標的種族紛爭;第二部分“我們的海,世界的海”探討一些觀點和社會變化。在殖民者命名的第一個巴西城鎮,國家現代化和奴隸制度廢除沒有對這裡產生大的影響。從葡萄牙人在這裡登陸,到後來“有不計其數的遠征、探險家、冒險家、海盜和海賊光顧”,這裡的人對“過客”已經不再有當初的好奇,舶來宗教已經取代了他們的信仰和儀式,古老的印第安人生活方式和現代文明並存;第三部分“斑達勒簍”聚焦當年淘金客的後裔,他們已經成為巴西的一個新族,這一代人懷著對先祖的敬仰,生息在被蠻荒阻隔的“世外桃源”。影片最後將視線轉到世界最大的移民城市聖保羅,這裡是世界種族的大熔爐。 ……

張彥君是著名的人像攝影師,曾為中國109位著名將軍攝影肖像。從1998年開始,他由專攻獨幅人物造像轉向用攝影圖片和動態影像講故事,研究影像的社會功能。 2000年移居巴西後,策動了“文化的魅力”影像計劃,同時創辦了以介紹中國和巴西文化資源為宗旨的中葡雙語雜誌《RevistaRECURSO 資源雜誌》。 2006年,張彥君在中國西南山地區拍攝了第一部介紹中國民族文化傳承的文化片《天傑地靈》,該片在巴西的展映,直接引發了“巴西─中國民俗文化交流使者代表團”於2007年訪華。文化電影《巴西·愛之詩》是張彥君繼《天傑地靈》後的又一部“圖片電影”。為了完成這部影片,張彥君在巴西遊歷10年,足跡遍及巴西的大小城鎮、蠻荒之地和大西洋深海,首次完整記錄了深居原始雨林的土著印第安文化傳統。儘管屢遭搶劫,大部分原始記錄流失,但倖存的影像仍向世人呈現了一個充滿魅力的巴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