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巴舞
大多数的巴西奴隶来自非洲西海岸,当时的奴隶主大多能宽容他们的活动。后来当黑 人奴隶试图在城市建立他们的宗教时,警方的干预和压制行动也随之爆发。黑人奴隶因此 不得不将他们崇拜的神祗与天主教的圣徒结合为一,籍此得到庇护。宗教节庆与异教徒节庆所使用的乐器,是今天每个桑巴舞乐队所使用乐器的先驱,包括小鼓、金属铃鼓,以及 固定在小鼓内的鼓皮。鼓皮在拉扯时会发出粗嘎刺耳的声音。还有单件或成双的圆锥铃, 必须用木棒或金属棒敲击出声。
在19世纪下半叶,乡村农庄与城市舞厅的奴隶乐队,被要求模仿欧洲传进来的时髦舞曲,例如波尔卡舞曲与玛祖卡舞曲。然而他们私底下自娱的话,就踏着波尔卡轻快奔放的 舞步,加入自己扭腰摆臀的挑逗舞姿,进而创出了“马克西西”。这种纵情而富有节奏的舞蹈,起初被认为有勾引良家妇女的倾向受到贬抑,后来开始进入上流社会圈。今天,在巴西仍有许多舞厅,还可以看到如胶似漆的一对对舞者娴熟地跳着马克西西舞,其舞步花式变化繁多,舞姿曼妙精彩,令观者叹为观止。
桑巴舞之得名乃至于蔚然成风,是由于当时非常出名的巴西电影《佩罗电话》(Pelo Telefone)一炮而红所带来的结果。在此之前,桑巴舞的特色受不同的音乐曲式影响,接下来的50年中,因桑巴舞曲出现了许多变化,从最纯正的,只有打击乐器的桑巴舞曲(Samba do morro),到划时代的嘉年华会游行桑巴舞曲(Samba enredo),包括主唱与合唱。今天通 常意义上的桑巴是指嘉年华会游行队伍所跳的桑巴舞和桑巴舞曲,这是一种冲劲十足,舞步较简化,及富节奏感而旋律简单的广场行进艺术形式。
除了嘉年华会桑巴舞之外,还有两种桑巴舞。一种是非洲色彩浓厚、节奏强烈、动感十足的东北部风格,它强烈地刺激着黑人觉醒运动的中枢神经,令观者沉浸在整个非洲印象中。另外一种,是称之为“桑巴秀”,通常聚集在色情业“特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