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艳情
巴西,2007,数字,彩色,6x50 分钟在優酷(Youku)上觀看
1500年4月22日,葡萄牙航海家佩德罗•卡布拉尔到达巴西。16世纪30年代葡派远征队在巴建立殖民地,1549年任命总督。1808年拿破仑入侵葡萄牙,葡王室迁往巴西。1821年葡王室迁回里斯本,王子佩德罗留巴任摄政王。1822年9月7日,佩德罗王子宣布独立,建立巴西帝国。1889年11月15日,丰塞卡将军发动政变,推翻帝制,成立巴西合众国。1964年3月31日,军人政变上台,实行独裁统治,1967年改国名为巴西联邦共和国。1985年1月,军人还政于民。经过近20年发展,巴代议制民主政体基本稳固。民主运动党、自由阵线党、社会民主党组成的中右政党联盟长期执政。20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中右政党联盟内部逐渐分化,左翼政治力量不断成熟壮大。2002年10月26日,最大的左翼政党劳工党人卢拉赢得大选,并于2003年1月1日宣誓就任巴西第40任总统。
1. 移民
除葡萄牙外,1808年从澳门和广州分批来到里奥热内卢的658名茶农是第一批移民到巴西外国人。随后,意大利、西班牙、法国、荷兰、土耳其、波兰、匈牙利、捷克、俄罗斯、叙利亚、黎巴嫩、沙地亚拉伯、日本、朝鲜、阿根廷、巴拉圭、乌拉圭、波利维亚、秘鲁、智利、东非、非洲、安哥拉、毛森毕等70多个国家的移民也从四面八方涌来巴西。
2. 巴西足球
足球运动不是巴西发明的,然而巴西人却将足球运动提升到十全十美的境地。今天巴西独树一格的足球赛,就跟她的咖啡或嘉年华会(Carnival)一样可谓享誉全球。
足球运动是在进入二十世纪不久前传抵巴西,引进这项运动的是一名叫查尔斯•米勒(Charles Miller)的英裔巴西籍青年。他在留学英国期间学会踢足球,并将这项运动引进圣保罗。米勒的双亲是十九世纪末期在巴西协助兴建铁路、港口与发电厂的最早一批英国技术人员。米勒的足球球艺精湛,他在1895年返回巴西后,便把踢足球的基本技巧交给他在圣保罗体育俱乐部的一位朋友,这个朋友俱乐部是一个英国人组成的社区俱乐部,到了1901年,当圣保罗市立足球联盟成立时,圣保罗体育俱乐部就成了巴西第一支冠军队伍,1902年起连续三年赢得足球锦标赛冠军。然而这群英国后裔在巴西赢得足球锦标赛的纪录到1904年就中止了。因为巴西本地人不久也学会了这项运动,而且青出于蓝。当足球运动向燎原之火传遍巴西全国各地时,开山祖师英国人从此再也不是巴西人的对手。
八十年后的今天,足球不仅是巴西人的“全国性休闲运动”,他已成了数百万足球球迷乐此不疲的狂热运动。每当四年一度的世界杯足球赛举行时,巴西足球的狂热到了巅峰。巴西每个城镇,每所学校以及街坊社区,各有各的足球场,小自不起眼的空地,达到可容纳数千名观众的足球场,不一而足。就连位于亚马逊盆地的偏远印第安村落也以拥有足球场而自豪。不过他们所使用的足球是就地取材,发挥巧思,用当地的椰子改制的。
每当巴西国家足球代表队参加世界杯比赛期间,巴西全国百业停止,情况比总罢工有过之而无不及。为此,许多工厂老板都已在生产旁装设电视,以便于世界杯比赛期间,员工告假率能够减少到最低程度。然而,这项努力仍然是白费功夫。所以大多数工商企业在有世界杯比赛,以及巴西队夺魁后的庆祝活动期间,就干脆休业。
足球之所以风靡整个巴西的原因之一,或许是由于这项运动无论社会那个阶层的青年都可以参与。足球运动的风行,造就了无数巴西贫民窟的年轻好手,因为他们认为,这项运动是使他们摆脱贫穷,走上富贵之路的通行证。穷孩子凭着过人的脚下功夫,而一夜成名致富的许多真人真事,激发了贫民窟青年力争上游的雄心壮志。
事实上,巴西全国的情绪会随着国家代表队参加重要比赛的胜负结果而改变。例如西元1970年,巴西国家代表队第三次问鼎世界杯获胜后,曾使梅迪西(Emilio Garrastazu Medici)总统领导的军政府声望徒升,当时梅迪西政府正为了粉平都市游击队的内乱而陷入困境。直到今天,梅迪西将军任内值得一提的事,主要还是巴西国家足球代表队的胜利,而非他的政绩。
3. 巴西桑巴
桑巴舞源于“恩比格达斯”(umbigadas,原意为推肚脐),这是巴西黑人奴隶所跳的一种带有非洲宗教仪式痕迹的非正式的舞蹈。舞蹈中,人们围成一个圆圈拍掌唱和,敲奏打击乐器,同时有一名舞者在中央旋转,时间一到,这名舞者要在圆圈中的某人面前站定,臀部做出向前方推扭的动作,被选中的人即出场接替他。
大多数的巴西奴隶来自非洲西海岸,当时的奴隶主大多能宽容他们的活动。后来当黑人奴隶试图在城市建立他们的宗教时,警方的干预和压制行动也随之爆发。黑人奴隶不得不将他们崇拜的神祗与天主教的圣徒结合为一,籍此得到庇护。宗教节庆与异教徒节庆所使用的乐器,是今天每个桑巴舞乐队所使用乐器的先驱,包括小鼓、金属铃鼓,以及固定在小鼓内的鼓皮。鼓皮在拉扯时会发出粗嘎刺耳的声音。还有单件或成双的圆锥铃,用木棒或金属棒敲击出声。
在19世纪下半叶,乡村农庄与城市舞厅的奴隶乐队,被要求模仿欧洲传进来的时髦舞曲,例如波尔卡舞曲与玛祖卡舞曲。然而他们私底下自娱的话,就踏着波尔卡轻快奔放的舞步,加入自己扭腰摆臀的挑逗舞姿,进而创出了“马克西西”。这种纵情而富有节奏的舞蹈,起初被认为有勾引良家妇女的倾向受到贬抑,后来开始进入上流社会圈。今天,在巴西仍有许多舞厅,还可以看到如胶似漆的一对对舞者娴熟地跳着马克西西舞,其舞步花式变化繁多,舞姿曼妙精彩,令观者叹为观止。
桑巴舞之得名乃至于蔚然成风,是由于当时非常出名的巴西电影《佩罗电话》(PeloTelefone)一炮而红所带来的结果。在此之前,桑巴舞的特色受不同的音乐曲式影响,接下来的50年中,因桑巴舞曲出现了许多变化,从最纯正的,只有打击乐器的桑巴舞曲(Samba do morro),到划时代的嘉年华会游行桑巴舞曲(Samba enredo),包括主唱与合唱。今天通常意义上的桑巴是指嘉年华会游行队伍所跳的桑巴舞和桑巴舞曲,这是一种冲劲十足,舞步较简化,富节奏感而旋律简单的广场行进艺术形式。
除了嘉年华会桑巴舞之外,还有两种桑巴舞。一种是非洲色彩浓厚、节奏强烈、动感十足的东北部风格,它强烈地刺激着黑人觉醒运动的中枢神经,令观者沉浸在整个非洲印象中。另外一种,是称之为“桑巴秀”,通常聚集在色情业“特区”。中国之前引进的巴西的森巴表演属于后者。
4.烤肉
巴西这个泱泱移民大国,同样体现在其多民族的饮食文化上,无论是地道的意大利餐、法国餐、德国餐、俄国餐,还是阿拉伯、土耳其、韩国、日本以及中国的饮食,甚至是地方小吃都会令你体会到来自本土的亲切。在这众多的美食中,终年流行不缀的,当属巴西烤肉。
今天吃巴西烤肉可以优雅坐在烤肉店里,配上各式菜蔬和甜点,再来一杯卡布利那甘蔗酒,其作用如同开罐器般地打开大家的胃口。你会为自己惊人的食量感到讶异。在享用之余,也会为这道诱人的巴西美食脱帽致敬,同时松开皮带。
巴西烤肉的出身是非常低贱和偶然的。在殖民时代的巴西南部,野牛皮和牛油是西班牙的卡斯地亚人和巴西的葡萄牙人争夺的主要产品,当他们找到野牛群时,主要目的是夺取牛皮及牛油,而为了能够维持体力,继续寻找下一个野牛群,他们开始烤吃最方便的牛肉。
最初的烤肉是谈不上技巧,方法是在地上挖个洞升火,把最方便切下的牛肉块,混着碳灰丢进洞内烤。等战争结束了,野牛群也渐渐少了,人们开始试着养牛,也吃其它的部位,例如排骨、牛胸肉和牛脖肉。牛肉成为了巴西南部人的主餐。
和其它文化一样,巴西烤肉受许多移民文化的影响。德国和意大利的移民们是先喝汤,然后是色拉菜、白饭、黑豆、鸡肉、面食,烤肉则是慢慢地上来,一次一块。圣保罗人发明了把烤肉夹在两片面包里吃,但是在其它各地却不流行。巴拉那人则发明了“吃到饱”的方式,肉是一串一串不停的上,让饕客吃到饱为止。这种吃法由卡车司机们带到了巴西全国,成为现在巴西烤肉的主流。
5. 亚马逊的梦想
从发现亚马逊河开始,人们就开始试图认识他、征服他并占有他的财富。在公元1540年为了传说中的“马诺亚王国”的黄金梦,曾征服过安第斯山的西班牙探险家龚萨洛-皮萨罗(Goncalo Pizarro)从厄瓜多尔出发,率领两百二十名武装士兵,几十名印第安向导,两千只猎狗和五千头猪,前去搜索传说中的“马诺亚王国”。当这支身披铁甲,打扮奇特的探险队,带着喧闹不已的狗儿和猪群来到安第斯山东边的斜坡,试图下山后进入丛林地区。开始下山时,他们遇到了麻烦。印第安人乘机袭击他们,杀死了来不及防范的武士,由于印第安人一再的袭击,不少向导逃之夭夭,致使这批西班牙人常陷于饥饿中。后来则是不得不拔营,灰头土脸地折回,当时身边随行的只剩下八十名衣衫褴褛的士兵。
美国著名的实业家亨利-福特梦想独霸整个汽车工业,而在1927年到亚马逊买下橡胶园,企图与英国人一较高下。然而他的计划流产了,他的橡胶园受到病虫害侵袭,以致收成不佳。前后十九年,福特共赔了八千万美元。直到今天福特在亚马逊河附近的两座橡胶园,即福特橡胶园(Fordlandia)和贝尔橡胶园(Belterra),依然在那儿。战前的卡车与发电机闲置在一排排门廊垂着帘子的白色房子后边任凭热带湿气侵蚀腐锈:又一个亚马逊的梦想破灭了。
二十年后,另一个美国实业家亿万富翁丹尼尔-鲁特维克(Daniel Ludwig)也在亚马逊购买大片森林与农场,这位超级油轮的设计者和环球油轮公司的拥有者也试图一圆他对亚马逊的梦想。结果他的运气和福特没有两样。
十八世纪60年代,英美两国的工程师开始着手修筑一条铁路,希望借此将大量的橡胶通过亚马逊河远抵外海。但是,每铺下一段铁轨,就有一个人死于热症或疟疾。在1879年被送入亚马逊河的美国工人中,有80人溺死,141人死于热症。此外,还牺牲了400名巴西人和200名玻利维亚人。然而,付出如此惨重的代价,却只换来6公里长的铁路而已。破产、暴乱和死亡的阴影,一直笼罩着这条铁路。1903年,巴西想向玻利维亚购买盛产橡胶的土地,交换的条件是完成整条铁路的修筑。经过整整数十年的光阴和牺牲了三万名工人的宝贵生命,但是,就在这条370公里长的铁路终于大功告成时,却刚好赶上亚马逊橡胶股市崩盘的不利时机。现在,这条铁道除了13公里以外,其它都已报废了。
在1967年,鲁特维克在亚马逊东部以三百万美元购下一个面积相当于美国康涅狄克州的大丛林。他梦想在亚马逊建立一个从木材原料到纸浆、产品,一条龙作业的纸业公司。他之所以选择这个地方,是因为此地一年四季都能种树。他买下一望无际的辽阔土地,似乎是很明智的选择。想不到亚马逊河边的表土不适宜大量种树。野草丛生,微菌繁殖,蚂蚁雄兵等现实问题,影响了生产力。在得不到政府的支持下,鲁特维克不得不自己开马路,设学校和建发电厂。1982年,他在投资总额超过九亿美元后,不得不以四亿四千万美元,亏本的将这一大片林地转售给巴西的公司。
过去开发者的心血已付诸东流,只有那成排的墓碑讲述着一个个亚马逊的开发计划。
亚马逊河最为引人注目的陆地探险是前美国总统罗斯福和著名的巴西探险家与资深印第安人代理康迪多-隆顿(Candido Rondon)率领的二十多名随员组成的探险队。他们于1913年从马托格罗索北部出发,在五十九天的探险活动中,共走了1451公里。罗斯福对有关这个地区的记载如下:“我们即将进入从未有人来过的地方,没有人知道里面的状况。从来就没有文明世界的人,没有白人上溯河流源头,或者到达下游,没有人看过我们行经的雨林。任何事都可能发生”。几天后的日记中又写道;“蚊子在我们全身四周,嗡嗡飞绕,有毒的火蚁毫不客气地蛰咬我们,小棕榈树的锐刺划破了我们的双手。有些伤口后来都化脓了”。然而最恐怖的还是河流本身。罗斯福记到:“碰到湍急的河流时,简直不可能行舟,想把独木舟抬下山去,偏偏山势又很陡峭……,尽管在急流中行舟有粉身碎骨之险,然而却不得不冒险一试”。在之后的行程中罗斯福险些被当地一种严重的热病夺取生命。当探险队在马德拉河与一条不知名的河流交汇处举行庆祝活动时,隆顿献上一块金属牌,上面刻着简单几个字:“罗斯福河”。自此这条不知名的河流就被命名为罗斯福河。尽管罗斯福与隆顿探险队英勇过人,成绩斐然,但此行也证明了要想彻底探测亚马逊河流域是不可能的。
事实上,整个地区的地理情况时常在变。在1836年就曾发生过有五艘停泊在岸边的葡萄牙商船,硬生生地被一个“草岛”推走。那些草全部是被亚马逊河的强劲水流连根拔起的。至今,这些“鬼岛”随时都会变更亚马逊河的地理情况,以至于航海地图每隔二十年左右就必须修订一次。
重重的阻碍至今依然,亚马逊河的梦想至今亦然。造访者们的目标一致,冀望财星高照,一圆发财梦。
今天,沿着亚马逊河像树枝般分叉的支流走遍大小城镇,不难发现矿藏勘探员、地质学家与丛林规划管理人员的踪影。他们都有一箩筐的历险故事,信手拈来,无不精彩,每个人都可算是此地四百年传说的一部分。